始于1915年
逐梦飞扬 绿树常青
昆水集团 2022-01-31 09:54:22发布


清晨,学府路两边的梧桐树下车流不息,人们如常地从家里出发赶赴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上。昆水集团下属水工集团的总工程师杨青,经过昆明理工大学门前,对这座质朴持重的学府感觉更多几分亲切,因为这是他的母校。从象牙塔出来遍布云南各个自来水工程现场的脚步,连贯了杨青22年的时光。对他来说这一路上的高光时刻,都来自于那些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。

杨青20009月参加工作,为一级建造师、高级工程师,现任水工集团总工程师。分管公司工程的施工质量、技术工作,负责对“四新”的推广及应用、对大中型建设项目及结构复杂、施工难度较大的特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审核,并制定施工工艺参数。多次参与公司重点工程和应急工程建设,负责抓进度、保安全、抓质量、控成本,精心组织施工,按期实现通水。积极探索“二次供水”的管理和运营模式,为提升供水服务建言献策。积极发挥“领头雁”作用,带领团队不断加强管理提升效益,做到人尽其才、物尽其用。在“放管服”背景下积极开拓市场,圆满完成生产经营考核指标,他和他带领的团队连续多年被昆水集团评为先进。

2007年他遇到了一个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让呈贡区大学城顺利通水,这个在当时属于亚洲最大的自来水综合管廊项目,抛出种种困难横亘在杨青和他的团队面前:工期紧张、技术难题多、管道材质要求高、大型器械无法进入密闭空间施工等等。面对这么棘手紧迫的情况,和很多人一样,杨青有压力、有困闷、有茫然,但唯独没有过退缩。他回忆说:“挑战最大的就是从朱家村立交桥到呈贡大学城之间的一个综合管廊,要在综合管廊里面建设一条自来水管,这在当时属于亚洲最大的自来水综合管廊项目。2007年便要求开始建设,也没有任何先进的技术案例可以参考。第一次接到这个项目的时候,我们是没有头绪的,感觉就像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目标,而目标工期却已经定了。在项目的整个技术层面,包括所有的设计都不知道怎么来弄,才有可能实现按期通水。”

围绕着这个难题,杨青及他的团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及历史建设经验,在施工现场一起生活一起技术攻关,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尝试,最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点。他深情地回忆到:“大家都是从学校出来,从基层开始的,积累了一定的阅历、经验和成就才走到了工程师的岗位。在项目现场,我们生活上互相照顾,工作上互相支持,探索难点,对施工组织、技术、安全、质量、材料等各方面疑难杂症,我们都一一细究,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,自主设计、建设。依稀记得07年家里孩子也才刚刚出生,我爱人经常抱怨我顾不上家。其实不止是我,单位很多大龄的男青年,原来都是长时间到地方项目或地州上,往往顾不了家,为此好多女同志都不愿意找我们搞工程建设的。为了一个个自来水项目的按期通水,我们团队不仅倾注了知识,也倾注了感情。”

每个工程现场的风吹日晒,还有和各种难题的相互打磨,在杨青身上积淀成了沉着谦逊的特质。“总工程师”的头衔更像一个路标,标注着他在路上付出的努力、收获的阅历和承担的责任。个人的成长不是杨青的全部目标,帮助团队成长也给他回馈了很多快乐和满足,而身为城市自来水供水系统的一员,见证一座城市的成长是他更深的欣慰和归属。他表示:“我个人喜欢有挑战的工作,遇到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,最终解决了,就会有成就感,也就更愿意去做。整个昆明的发展,也是我们做工程做供水项目成长、发展的过程。昆明从原来的二环以内扩展到了现在主城加呈贡、空港经济区等新区,这城市发展到了什么地方,供水也就跟着发展到什么地方。城市的发展建设有我们的一分耕耘,作为供水人我们很欣慰,也很高兴。”

在杨青眼里,或许没有抽象庞杂的困难,每个数据、每张图纸、每个问题背后都指向一个具体的场景:千家万户拧开水龙头后有没有顺畅的水流。我们最习以为常的时刻是由供水人的使命感所汇集的一天,也是每一个生活在昆明城里的人被这些供水人们持续守护着的一天。每天有将近130万立方米自来水奔流汇聚,成为了昆明的城市命脉,昆水人们也将一如既往守护着昆明千家万户的点滴幸福。

官方微博
官方微博
微信公众号
微信公众号
人工客服
人工客服